Skip to content

期末周复盘

约 1326 个字 预计阅读时间 7 分钟 共被读过

今天是交大出分的最后一天,恰巧看到 东川路第一伊蕾娜:期末周结算,于是自己也写一点自己的经历吧。

首先申明:我不是优绩主义者,我也不想要一味地卷绩点,但是为了保研/出国,我必须要保持一定的绩点。我的经历也并不适合需要冲击专业前多少多少的同学,甚至可以说不适用于除了我之外的大部分人。如果有能够给你带来启发,我认为是非常难得的。
另外,我也没有进行非常详细的复盘,下面的仅仅是一个粗看版。

背景

在上大学不久之后,我便意识到大学的课程之无用,于是制定了大一刷绩点,大二大三搞科研的长期规划。而上学期正是我搞科研阶段的第一个学期,应对校内课程自然采用了不同于大一的另一套方案。

目标

力争有用的课程(如算法课、概统、凸优化等)达到 4.3(95+),其余课程尽力而为,但最低不能掉下 80 分(3.3)。这是因为在大一一年我的绩点刷到了一个比较高的高度,后续只需要通过有用的课程和无用的课程相中和即可维持在一个较好的成绩与排名;另外有用的课程在平时的刷公开课中已经有覆盖,再在期末周稍加努力得到 95+ 并不算困难。

结果

目前为止,除了剩下的算法课还没有登成绩(但是已经可以计算出是 98 分,4.3 满绩了),我的排名较上学期 4% 居然没有改变!这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原本估计会向下掉 1 名左右),绩点也只向下降了 0.02 分。这证明了这学期所用方法的可行性!

其中凸优化、大学物理(这门课是我划定为不重要的课程,但是通过考前突击竟然得到了 96 的总评)、算法得到了满绩的成绩。而概统(这门课是我认为重要且考得很不好的一科)、体育等成绩均在 3.3 ~ 4.0 之间。

方案

  1. 从平时分抓起,因为这部分分数几乎是能够百分百保证拿到的(除了一些逆天老师的课之外)。以平时作业为例,我需要在每次提交前保证正确性,可以通过和往年作业题对答案等方式完成。当然,一些性价比太低的加分方式不要也罢,例如做 pre 加 1 分这样的,耗费大量时间,换来的只有 \(\epsilon\)\epsilon 的成绩增长(说不定还会因此丢掉其他地方的分数)。
  2. 对于重要的课程,如果老师讲得很好,我会跟随课堂进度学习,虽然我不一定会听讲;否则我就会选择课上不听讲,课后二倍速回放简单留个印象,顺便完成作业。
  3. 对于小组作业,我会选择“抱大腿”的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会摸鱼,相反,我会根据组内每个人的特点进行任务规划,将每个人的优势尽可能的发挥出来(当然也包括我的),借此提高作业效率——我也因此受到了其他同学组队的欢迎。
  4. 期末周是重中之重!我从期末周的前一周开始,快速翻阅每一科的 PPT 或者教材,因为我坚信老师出题不会超出这两个范围。然后在每一科考试的头一天/头两天,我会汇集往年题、作业题、PPT 上的原题进行一遍刷:不需要自己完全做出来,但是一定要理解熟悉解题步骤,因为我坚信老师出题的解题方法不会超出这些方法范围。

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在平时可以腾出更多时间来进行课外扩展自学,在期末周辛苦两三周左右便能获得一个不错的分数。

当然,这个方式适用范围是很窄的:首先你得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够通过短时间自学解决平时作业;其次,考前三天突击的能力、短时间摄入大量知识的能力;然后你还得祈祷老师出题适用于上述第 3 点的“两个坚信”;最后还需要一系列运气成分(老师、身体因素、考场发挥等等)。另外,如果你还没有达到你所需要的绩点,请老老实实刷分去吧,我采用的方式只适合于保持绩点。

题外话,上面提到的概统便属于出题远远超出了我的准备范围的一科,所以我考的比预想中差得多……

优化

下学期我将继续执行这个策略,并在实际中不断进行优化(目前为止我是比较满意这套方案的)。